多级泵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高扬程泵类设备,定期保养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、保证运行效率。以下是多级泵的详细保养步骤,分为日常保养、定期保养和停机保养三类:
一、日常保养(每日进行)
运行状态检查
观察泵的振动和噪音:正常运行时应无异常振动(振幅≤0.08mm)和尖锐噪音,若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机排查(可能是轴承磨损、叶轮失衡或基础松动)。
检查压力和流量:通过压力表和流量计确认进出口压力、流量是否稳定在设计范围内,偏差过大需检查管路是否堵塞或叶轮是否磨损。
监测电机电流:电流异常升高可能是过载导致,需排查介质粘度、扬程是否超标,或泵内是否卡阻。
密封系统检查
机械密封:检查密封腔温度(≤80℃),若出现滴漏(超过 10 滴 / 分钟)需记录,严重时停机检修;观察冷却水管路是否通畅,防止密封件因高温损坏。
填料密封:检查填料函是否有均匀滴漏(3-5 滴 / 分钟为正常),若漏量过大可缓慢拧紧压盖(每次不超过 1/4 圈),避免过度压紧导致轴套磨损加剧。
润滑系统检查
轴承箱油位:确保润滑油(脂)位在油标 1/2-2/3 处,不足时及时补充同型号润滑油(脂),禁止混合不同牌号油品。
油温监测:轴承箱温度应≤环境温度 + 40℃,若油温过高(超过 70℃),需检查油量是否过多 / 过少,或润滑油是否变质。
冷却系统检查
检查冷却水(或冷却油)的进出口温差(≤15℃),确保管路无堵塞、阀门全开,避免因冷却不足导致轴承或密封件过热。
二、定期保养(每月 / 每季度进行,根据运行强度调整)
(1)每月保养
润滑油(脂)检查与更换
润滑油:拧开轴承箱底部放油螺塞,取少量油样观察,若油色变黑、乳化或含有杂质,需彻底更换(使用型号按说明书要求,如 L-TSA46 号汽轮机油),更换时需清洗油箱,再加注至标准油位。
润滑脂:对于脂润滑轴承,每次补充量为轴承腔容积的 1/2-2/3(避免过多导致散热不良),选用耐高温锂基脂(如 3# 锂基脂,适用温度 - 20℃~120℃)。
管路与附件检查
检查进出口阀门、止回阀是否灵活,有无泄漏;清理过滤器(滤网孔径≤叶轮入口直径的 1/2),防止杂质进入泵内损坏叶轮。
检查压力表、温度计等仪表是否校准,确保读数准确。
(2)每季度保养
解体检查(部分部件)
拆卸泵盖,检查叶轮、导叶有无磨损、腐蚀或裂纹:若叶轮入口处有冲刷痕迹,可能是吸入杂质;叶轮平衡孔堵塞会导致轴向力增大,需清理。
检查轴套和密封环间隙:用塞尺测量叶轮与密封环的径向间隙(正常间隙为 0.2-0.5mm,超过 1.5 倍标准值需更换密封环)。
检查轴承游隙:用百分表测量轴承径向游隙,超过 0.1mm 时需更换轴承(推荐使用 SKF 或 NSK 等品牌的深沟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)。
电机与联轴器检查
电机:测量绕组绝缘电阻(≥0.5MΩ),检查接线盒是否受潮、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。
联轴器:检查弹性垫是否磨损或老化,测量联轴器同轴度(径向偏差≤0.1mm,轴向偏差≤0.05mm),偏差超标需调整电机或泵的位置。
三、停机保养(停用超过 7 天或长期停机)
介质排放与清洗
若输送腐蚀性或易结晶介质,需彻底排空泵内介质,用清水冲洗 3-5 次,必要时拆解泵体清理叶轮、流道内的残留杂质。
对于高温泵,需待泵体温度降至室温后再清洗,避免因骤冷导致部件变形。
部件防护处理
轴承和轴颈:涂抹防锈油脂(如凡士林),防止锈蚀。
密封件:机械密封需卸下并存放于干净的机油中;填料密封需更换新填料,避免旧填料硬化后损坏轴套。
进出口管路:用盲板封堵,防止灰尘、杂物进入;若长期停机,需将泵体垫高,避免底部积水。
存放与记录
将泵放置在干燥、通风的环境中,避免阳光直射或雨淋。
建立保养记录档案,详细记录保养时间、更换部件型号、运行参数变化等,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。
四、保养注意事项
所有保养操作必须在停机断电后进行,确保安全。
更换部件时需使用原厂或同规格配件(如叶轮材质需与介质兼容性匹配)。
重新启动前,需手动盘车 2-3 圈,确认无卡阻后再开机,启动后先空载运行 3-5 分钟,逐步加载至正常工况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有效减少多级泵的故障发生率,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。
编辑搜图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
上一条 : 如何处理多级泵运行中的气蚀问题?
下一条 : 脱硫泵有哪些常见的故障?